【創講堂紀錄】我,在中國的第一里路

 2016/11/17 創講堂紀錄〈我在中國的第一里路)

講師:林柏年(第一里路執行總監)
整理/攝影:顧惠婷

曾在台灣衛生部門服務多年,兩年前,林柏年辭職與朋友一起到大陸創業。目前駐點在廈門海滄青創基地,創設「第一里路」平台。此平台目前致力於成為「跨境品牌的孵化器」,希望能讓台灣的廠商通過這個平台,經過他們協助,以及提供的宣傳推廣方案,成功進入大陸市場,被大陸消費者所認識及接受。

從自助到助人

林柏年最一開始,只是單純想把生技產品賣到大陸,卻發現眾多和他一樣想把東西賣到中國去的廠商面臨相同困難:如何在同文同種,卻有文化差異的中國市場中宣傳、行銷、打知名度、賣東西?於是,他轉而不賣商品而賣起服務,架設起「第一里路」平台,想為同樣前進中國的台灣品牌,提供網路宣傳、短片製作、開設公司指導等等,以讓這些品牌能順利邁出第一里路!

創講堂

從數位經濟開始談起

過去十年,中國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網路普及導致整個消費習慣、產業、市場通通改變。現在主要的消費年齡層,和過去是不一樣的。這些種種的改變,導致如果現在要在中國創業,思維也必須要轉變才行。比如:數位經濟的逆勢而上,就表示數位經濟正在深刻地改變我們的生活與世界,你所賣的商品和服務,和數位經濟結合後,是否會有更新的火花?

比如,有一些台灣人對微信的想法,還是覺得它就是中國的Line。但是林柏年認為:微信不等於Line,它不只是一個單純的溝通工具而已,更多是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工具。它是一個超強大的app,在上面不只可以用來聊天、社交,消費者還可以用這平台購買東西、付費、叫計程車、買票、轉帳……等等,有各種跟生活連結在一起的功能。原本第一里路平台也曾考慮製作app,但「有了微信之後,連我自己都不想再下載別的app,我又要如何去說服我的消費者下載我們公司的APP?」所以第一里路最後決定不花心力去做app。

DT時代來臨,你準備好迎接它了嗎?

現在大陸的重點放在DT(Data Technology),即我們所稱的大數據分析。意思是把網路上交易背後的數據都拿來分析利用,將創造更多、更龐大的生意,而中國也有可能藉此成為一個能主導全世界新形態交易型態的領頭羊。目前阿里巴巴以及其他電商,多已不太強調交易的數字,更多是強調整體的市場能不能更大,可以做的事情能不能更多,而這也代表「DT時代」正式來臨!

比如:現在八○、九○後的消費習慣已經和以往不同。八○後是上有老、下有小,為了生活而打拼;九○後是愛交往、愛遊戲、想談戀愛的心遮不住學習的熱情,而○○後的又發展出另一批新的消費型態,所以建議如果想到大陸創業,要先想清楚自己的目標消費群是那些人,精準分析才能打入核心族群!

我準備好創業了,但是,到底要賣什麼?

數位經濟的發展,也與很多台灣人的疑問:到大陸創業到底應該要賣什麼?相關。林柏年建議可以從這幾個方向來評估:

1、電商的可行性:

中國電商的規模已經非常龐大,通常如果市場規模越大,長尾效應就會發生(附註1。另外,未來的趨勢已經不是叫電商,因為每家公司都是電商;就像過去的網路,現在已經不會有人強調自己是網路企業,因為大家幾乎都有官網。(直擊網店搖籃義烏工商學院

2、一對一個性化經營:

因為網路可以篩選族群的特性,可以服務到特定的人群,形成一對一的服務。例如:如果消費者需要特定的專業技能,可以做到在網路上直接服務。像是如果今天人們需要到馬來西亞投資,想找專業律師商討特定的投資法規,這樣的平台就是一個很好的工具。

3、製造業:

林柏年認為台灣製造業還是有很大的機會,因為他們在經過了廿年經濟轉型的大衝擊,現在還能夠留在台灣做製造業的工廠,都是有競爭力的,也有機會往C2B這條路走。例如:客製化、生產速度的能力,就會比一般大量批發製造工廠來得好。

一門24小時的生意

當生意結合網路,變成24小時都在開門營業時,有幾項轉變不得不重視:

  1. 要細聽意見領袖給的建議。利用網路的各種線上平台,隨時與群眾溝通及互動,並時時注意族群中意見領袖的聲音,這個才是未來的趨勢。
  2. 宣傳與行銷要能和網路與生活結合:比如今天你想做面膜,你能不能思考到面膜這個產品能與另外一件事情結合(跨界),這才會是你獨一無二的賣點。例如:韓國人擅長把產品與連續劇結合,刺激消費。而且現在也早已不局限於中國大陸這一塊市場,而是透過它,做起全世界的生意,例如阿里巴巴。
  3. 沒有過季問題:過去網路還不普及之時,創業者得去拜託大型賣場上架自己的產品。但現在,網路容納了更多實體通路無法上架的產品,更新率也快。像是衣服,可以透過網路賣給南、北半球不同的消費者,就能解決過季以及囤貨的問題。所以服裝品牌是現在網路商店經營品項最多的!
  4. 男性消費者不容忽視:過去我們總以為男性不愛購物,但後來發現他們也是網路購物的重要族群之一。睡前或是通勤時划手機,他們的購物能力一樣很驚人!
  5. 盡量以網路高消費人群為目標:台灣人到中國創業,應該盡量選擇有特色且中價位以上的商品,而不要以量或低價為主的商品為宜。一家信用卡公司以月收入五萬人民幣以上的族群描繪出這類網路高消費人群的背景:新中產潮媽、商務菁英、資深淘寶達人、創一代。
  6. 要結合微信的力量:但不是只指用微信做生意,而比較像是用社交在做生意,基於信任,基於與朋友之間分享的概念,將產品口碑做出來。相反的,若是信任坊間一些人告訴你,只要給他多少錢,就能幫你找到多少多少的粉絲,最後通常都只會吸來殭屍粉(假的粉絲,充人頭而已)。

到中國創業,究竟行、不行?

最後,林柏年老師也鼓勵想到中國創業的台灣人,千萬不要妄自菲薄,因為台灣人的創業資質與能力其實是不輸給大陸人的。而在大陸創業,除了可以站上比較大的舞台,也可以學習實際的落地經驗與驗證自己的創業模式是否可行。(義烏跨境電商創業營熱烈報名中

更多前進中國創新創業分享會,請關注《前進新大陸》。

附註1:

長尾理論是指那些原來不受到重視的銷量小、但種類多的產品或服務,由於總量巨大,累積起來的總收益超過主流產品的現象。在網際網路領域,長尾效應尤為顯著。長尾這一術語也在統計學中被使用,通常應用在財產的分布和詞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