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進新大陸創業報導】我們在陸上創業中!

願用失敗換人生經驗,我們在陸上創業中!

文_陳澤琪 /旅讀中國
圖_陳澤琪 /旅讀中國、北京遠見育成科技孵化器提供

chairs-2181916_1920.jpg

2016年的12月我在北京參加了遠見育成科技孵化器的小酒館聚會,與會參與的包括在陸已落地近廿多年的台灣資深企業主、仍在創業路上生死攸關來回的手機遊戲公司,以及剛落地北京還搞不定住所及嚴寒氣候的台灣年輕人。他們在陸努力生存,回到台灣只能隱隱默默地而說不出口⋯⋯。

中國創業大潮的進行式2008年金融海嘯席捲整個世界,自此世界總體經濟即逐漸轉入緩成長、部分產業停止成長、甚或是衰退負成長的狀態。原本以廉價人力、製造工業為基礎發展的中國,在經歷了經濟飛快成長的十多個年頭,付出了環境污染、城鄉發展失衡,以及貧富差距日益擴增的慘痛代價,即亟思透過政策轉換,調整已經偏差的經濟發展。

2014年「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雙創政策資源的引領,從北京、上海、廣州(含深圳)一級城市開始,大量學習歐美日韓創業生態圈、孵化器、加速器等的運作,發展至今,全中國大陸現已存在超過四千多個孵化器;2016年9月日本經濟新聞資料統計,在一片「資本寒冬」的聲浪下,中國大陸風險投資(天使投資)資金金額仍持續創新高。這股創業大潮實奠基於中國經濟發展、產業轉型的需要,同時雙創政策的引導,亦為每年從大學畢業750萬的年輕人找尋不同的出口。在此創業大潮發展過程中,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於各地創設、補助台灣青年赴陸創業的政策持續出台,則成為趨動與吸引台灣年輕人赴陸創業的開端。(2017 義烏跨境電商淘寶創業營熱烈報名中

拎著台灣皮箱落陸接地氣

哪裡有機會,就衝出去哪兒找機會,就算一路餓肚子、睡機場,只要有訂單,就往那裡去。受限先天地理環境以及市場資源等不足,從六○年代開始,台灣許多中小企業主為了開拓市場,就操持著破英語、拎著一卡皮箱走遍世界。台灣電子科技產業發展近四十年,鴻海、廣達、華碩、宏碁等,當年都從拎著皮箱起家,並闖蕩積累數千億營收的經濟奇蹟。

時至今日,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市場籓籬界線逐漸消失,生產製造、技術創新及品牌經營跨國分散運作,國際分工的格局也從以往線性水平或垂直分工概念轉向網絡化發展。為了強化自我競爭的優勢,台灣中小企業與年輕人,不管選擇東進、西進,或是南進,面對走向前、走出去的準備,這是台灣不得不面對的宿命。那麼,台灣中小企業與年輕人,又該以怎樣的角度面對如此龐大的市場?前進大陸創業,應該建立怎樣的心態,預做哪些準備呢?(義烏跨境電商淘寶創業營點此報名!

大陸口頭語所謂的「接地氣」講的是一個想法或作為是否貼近廣大民眾(市場)的需要,並且獲得社會大眾的喜愛。2016年10月才進北京創業的吳思逸,選擇以有機農業肥料項目進入大陸市場。到此市場的時間不長,但他已經下定決心做長期抗戰的準備。

活潑開朗的他,對於在北京生活的心態很健康,雖然一切仍在適應中,但他卻願意轉換原有的觀念與想法,讓自己處於「歸零」的狀態,多與大陸朋友交流做朋友,是他接北京地氣的一種方式。他說「來到中國創業就不必怕別人仿效,開放讓更多的朋友投入有機農業,我就愈有機會⋯」

創業追求成功,我在同質性很高的台灣人中沒有特別優勢,但是在差異性很高的大陸人中,優勢則很明顯,所以我會來大陸創業。—赤炎虎符網路科技有限公司CMO/雷中行北京創業八年

認清自己的核心特質同樣是在北京創業,長年住在北京的雷中行,從台灣清華歷史到北京清華研讀科技哲學博士。原本在台灣喜歡桌遊的他曾引進世界各地桌遊產品到台灣與大陸,並在大陸創設一刻館桌遊吧,後續他將創業的觸角衍生至手機遊戲研發。

對於到大陸創業他則更深入具體地找到自己的優勢,他提到他的優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氣息很重,卻同時有境外思考的視野;個性裡能為人設身處地思考、做事踏實又講信用,因此他在大陸創業很容易得到四方朋友的支持,並得以能組織手機遊戲團隊,展開手機遊戲產品的開發。雖然現在手機遊戲的市場競爭激烈,甚且他仍然常為了籌措週轉的資金而四處奔波,毫不避諱(或自嘲)運營的公司仍在生死邊緣努力著,但他把這樣生活當成是自己選擇。忙死了,焦慮死了,但牛逼(牛較其它動物蠻猛,逼強調語氣,意為厲害、剽悍)死了⋯⋯創業者都是這樣地過日子,即使面對資本市場寒潮洶湧,但仍想戰到最後一刻,因為這就是他想要的生活的方式。

新創公司成立最重要的兩個要件就是「正確的市場」與「合作的團隊」;其中正確的市場包括掌握的產品或技術,是否為市場所需。雷中行提到台灣人如想進入大陸創業,首應迅速了解大陸在地人的思維與需求,並能精準回答為什麼在地人強烈需要自己和自己的產品,這是到大陸創業必先思考的關鍵問題。

201701-3
2_前排左二北京遠見育成科技孵化器總經理陳冠融曾是法國Orange Lab、美國Tech Stars與台灣資訊策進會裡的創業導師,在台灣他常參予投入校園進行分享;在北京則常站上第一線為其孵化的年輕人進型產業業務的對接。

創業九死一生,願用失敗換人生經驗

台灣青年在陸創業面對的問題與困難,原本就要比大陸在地人多得多。「台灣年輕人如果來問我其是否適合出來大陸創業?我則多會告知創業九死一生,如果創業失敗你願意死到怎樣的程度、輸到怎樣的景況?」北京遠見育成科技孵化器的總經理陳冠融對於台灣青年到大陸創業,有著極為務實的想法。他認為台灣20、30歲的年輕人包袱少,但同時資歷經驗明顯不足,進入大陸創業成功本屬不易,但能把大陸市場當作一個成長學習場,就算失敗,這人生經驗又何其難得。

有著豐富創業經驗及長年做為天使投資者的陳冠融,是北京遠見育成科技孵化器裡的精神導師。他經常來往兩岸,一回台灣就不斷地接觸新創團隊,詳細地了解他們想落地大陸的項目與內容;一到北京則馬不停蹄地為已落地孵化器裡的年輕人確認他們業務發展的方向,協助他們對接各種市場的渠道。(聽陳冠融總經理分享北京甘苦談!

「台灣市場小,能夠容納的創業項目本屬有限;大陸市場大,但落地大陸創業最重要的關鍵,仍在於如何在大市場裡找到業務」因此選擇「有產值的創業項目,心態正確的創業者」是陳冠融審視創業團隊能否進入北京遠見育成科技孵化器的重要標準。

201701-3+4.jpg
3-4_孵化器裡一張辦公桌椅、住在簡易的宿舍空間,在北京創業就這樣起步、這樣開始了的!

許多的孵化器提供舒適機能的環境空間,但北京地理空間資源有限,遠見育成並沒有豪華的裝潢,簡單一張張的工作桌椅、睡在如學生宿舍裡的一張床,人一到北京,工作就要動起來了。

到中國大陸創業起初單純是商業考量。這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沒有語言障礙下,能夠快速進入與發展。—添添綠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運營總監/吳思逸2016年10月北京創業

剛到北京創業的吳思逸就覺得尋找對自己有益的創業團隊當指導老師是落地大陸創業至為關鍵的要項,他進駐北京遠見育成,看到的就是因為在此有陳冠融為其引導,並具體幫助他對接到官方與產業的資源。(前進新大陸粉絲專頁

這是一場面對自己的戰爭

「自己」這個東西是看不見的,撞上一些別的什麼,反彈回來,才會了解「自己」。所以,跟很強的東西、可怕的東西、水準很高的東西相碰撞,然後才會知道「自己」是什麼,這才是自我。創業從來就不是件浪漫的事,台灣年輕人到大陸創業所要面對的不僅包括生活上食住行的適應等問題,一切的人際關係、行事邏輯都必須從零開始。這些在陸創業的年輕人,回到台灣,親朋好友多會追問著「到大陸創業,真的有那麼好嗎?」只是他們常是說的很少,默默地努力做的真的很多。

(本文選自《旅讀中國》第59期 創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