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商

搶攻中國大陸電商市場的營銷五部曲

中國大陸在2020年大約會有1/4的人口會透過跨境電商採購商品,消費市場龐大;而臺灣與大陸同文同種,距離又近,若投入大陸市場,無論是一個省或一個城市若可以熱銷,市場所產生的效能就足以讓企業有更大的發展。

想知道更多大陸電商發展趨勢,歡迎訂閱〈前進新大陸〉YouTube頻道 ;成為〈前進新大陸〉FB粉絲
圖:Olivier Bergeron on Unsplash

一、調查市場數據 分析市場需求

面對大陸的市場,若以臺灣受歡迎的商品就認為在大陸的發展一定會受到歡迎的思維,可能會過度簡化市場的複雜性;一方土養一方人,特別是幅員廣大的中國大陸,每個地方的生活環境與飲食習慣都有明顯的差距,例如臺灣受歡迎的面膜想進入大陸市場,因為南方與北方的氣候不同,所開發的商品成分就必須有所區別;無論進入任何市場,或任何一款商品上架前,都需要觀察市場是否有人賣過,是否有一定的市場需求,品類的選擇和產品非常重要,必須了解當地的趨勢與消費者喜好。
阿里巴巴平台有免費公開的查詢工具阿里指數,可以依據商品屬性提供搜索排行、產品排行、商品屬性的熱門度,從數據資料來了解產品或行業的趨勢;或以Google trends 鏈接全球詞組的熱搜趨勢;另外還可以參考百度指數、微信指數,在數據分析的支持下根據消費趨勢尋找自身可經營的產品。

二、了解電商平台規則及相關法規

過去臺灣使用小三通將貨品運至大陸進行銷售,但小三通並非正規的貿易通路,商品沒有正式通關或通過商檢等程序,容易被視為非法走私,成為打假人的目標。但從跨境電商的監管原則、稅收方式推出並歷經多次調整後,推動了跨境電商有法可循的健康發展,例如直購自境外的商品,可能無中文標籤,消費者可通過網站查看商品中文電子標籤,打假人便無法通過中文標籤等事宜向賣家找碴。
跨境電商的賣家亦需承擔質量安全主體責任,但平台需先履行「先行賠付」的責任,也就是若消費者在平台購買的商品出現質量問題,平台需先賠付,之後再向賣家追究,這也是為何跨境電商需要在各大平台繳納高額的保證金的原因,例如在天貓國際保健品類的保證金就高達30萬元人民幣;經營跨境電商必須正確認識電商相關法規及電商平台的相關規則,才能避免誤踩雷區,快速展開線上運作。

三、選擇適合的電商平台開設店鋪

選擇合適的電商平台非常重要,每個平台各有利弊,銷售模式都不一樣,若是選錯不僅浪費時間財力,甚至造成虧損,因此確定平台前,可以多了解一些平台情況,掌握各電商平台的特性。
不過在選擇電商平台之前,也必須先檢視自身條件與資源,屬於品牌代理商、製造商,還是個人經營,所欲銷售的產品屬性等;若是個人經營則以洋碼頭開放個人入駐較為合適,若為品牌商且資源較充裕,那麼天貓國際是可以考慮的平台,而蜜芽主要是母嬰垂直電商平台;最重要的仍是根據本身實際情況與條件而選擇適合自己的電商平台

四、利用社交、直播、網紅、分銷及廣告推廣引流

零售就是連接「人」與「貨」的「場」,人是指消費者,從電商的語言來說,銷售額=流量x轉換率x客單價x回購率,所謂的流量就是有多少人進店,最終有沒有買東西,例如10個人進店,只有2個人消費,那麼轉換率就是20%,而流量就來自於所有與消費者可以接觸的地方。
這個觸點,可能是用戶走進專賣店的門;可能是磨刀攤販在街上吆喝,被用戶叫住;可能是用戶訪問了天貓店,打開了商品詳情頁;可能是微信公眾號文章被看到,裡面推薦的商品被知曉;可能是建立一個呼叫中心,打電話向用戶推薦商品;可能是專門拜訪客戶,在其寫字樓下,打電話說:「我正好路過,上來看看你」等。這是擔任中國許多知名企業戰略顧問劉潤在其著作《新零售狂潮》中對流量的描述;新零售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從「等用戶進店」變為「用戶在哪我去哪」。
中國大陸新一代的購物族群喜歡社交、重視娛樂,喜歡看內容而消費,常會透過KOL、直播網紅等導引而購買,或是在微信朋友圈發布商品訊息,當朋友有興趣時透過微信支付而購買成交;天貓雙11作戰圖以微淘、直播、短視頻等私域流量切入帶動用戶消費,付費流量包括超級推薦、鑽展、直通車等,其他免費資源如主搜、猜你喜歡等,公、私域流量互相打通,都是在流量的層面上,和「人」這個觸點進行創新;以用戶在哪我去哪的思維,透過社交、直播或是抖音賣貨、廣告等推廣引流,讓流量極大化。

五、創造商品、店鋪知名度

電商透過廣告引流的商業模式升級到以粉絲運營為核心的要素(用戶在哪我就去哪),商家必須拋棄過往以銷售為導向的單向關係,需要的是以內容與粉絲產生雙向的互動,建立彼此信任的關係,才更容易刺激用戶的購買。但回到商業消費的本質,好商品、好品牌才是打動消費者的基礎要素,消費者選購商品時,將理性的需求、感性的滿足都涵蓋進來,讓消費者產生共鳴;好的商品、好的品牌是在建立消費者的忠誠度,對品牌產生認同,在他們心中植入品牌的精神,當後續推新產品或有需求時,首先就會想到這裡,如此才能夠在市場中打響品牌,佔有一席之地。
購買鏈接:全球跨境電商發展趨勢與應用,博客來熱賣出刊〈新貿易時代:從兩岸跨境電商到全球市場〉

中國政府對跨境電商政策的支持(下)

2012年中國選擇條件成熟的城市,開放了第一批的跨境電商試點口岸,建立新型跨境電商的監管模式,但剛開始主要是針對出口貿易,特別是在零售出口的政策,但效果未如預期。2014年被稱為是進口跨境電商的元年,因為中國的政策層面不斷在釋放跨境貿易的利好,也讓進口跨境電商在2015年形成大爆發。

想知道更多大陸電商發展趨勢,歡迎訂閱〈前進新大陸〉YouTube頻道 ;成為〈前進新大陸〉FB粉絲
圖/ Olivier Bergeron on Unsplash

讓中國進口跨境電商在2015年大爆發的政策紅利

 

  1.   承認跨境電商的合法性,認可業內通行的保稅模式:

海關總署在2014年7月發布「關於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進出境貨物、物品有關監管事宜的公告」及「關於增列海關監管方式代碼的公告」,也稱為56、57號公告;這二個公告確認了9610及1210的監管方式,也就是俗稱的跨境電商「直購方式」及「保稅方式」的監管辦法,等於正式承認跨境電商的合法性,及確認業內通行的保稅進口模式,明確了對跨境電商的監管框架。

2.   「6+1」個跨境電商試點城市可以享受稅收上的優惠政策:

2014年5月時,商務部宣布給予跨境電商稅收的優惠政策,「6+1」個跨境電商試點城市可享受跨境電商稅收的優惠政策,亦即通過跨境電商渠道購買海外商品,只需要繳納行郵稅,免去一般進口貿易的「關稅+增值稅+消費稅」。

3.   部署完善進出口相關政策,豐富消費者購物選擇:

2015 年4 月28 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中關於降低進口產品關稅試點、稅制改革和恢復增設口岸,免稅店的相關政策,表明中國政府正在促進消費回流至中國國內。
這些政策出台後,從傳統零售商、海內外電商巨頭、創業公司、物流服務商等等競相入局,跨境電商新的模式、新的概念不斷推出,讓2015年跨境電商形成「野蠻式的成長」,直到2016 年4月8日的稅收新政策,確認進口跨境電商新的稅收方式,但卻將保稅備貨模式比照一般貿易進口報關模式,引起整個中國大陸跨境電商市場的萎縮,後連續二次延長過渡期,直到2018年底確認不執行首次進口許可。
購買鏈接:全球跨境電商發展趨勢與應用,博客來熱賣出刊〈新貿易時代:從兩岸跨境電商到全球市場〉

中國政府對跨境電商政策的支持(上)

中國的電子商務法是全球第一個將進出口跨境電商制定成相關法規的國家,2018年2月9、10日在北京由中國海關與世界海關組織( WCO)共同舉辦首屆世界海關跨境電商大會,會後發布了北京宣言,將中國的跨境電商標準框架,做為世界海關跨境電商監管與服務指導性文件的共識,代表未來將會以中國跨境電商監管標準為框架,建立世界標準。

想知道更多大陸電商發展趨勢,歡迎訂閱〈前進新大陸〉YouTube頻道 ;成為〈前進新大陸〉FB粉絲
圖/ Olivier Bergeron on Unsplash

中國大陸跨境電商政策與發展歷程

時間
事件
要點
2012年 12月
國家發改委、海關總署批准跨境電商服務試點在鄭州啟動,確定上海、寧波、杭州、重慶、鄭州等5個城市成為第一批跨境電商進口試點城市。
海關總署批准的跨境貿易電商服務共四種模式,分別為一般進口、保稅進口、一般出口和保稅出口。在進口方面,以「保稅倉儲+行郵」為特色的保稅進口模式將規範海淘市場。
2014 年 7月
海關總署發佈《關於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進出境貨物、物品有關監管事宜的公告》、《關於增列海關監管方式代碼的公告》。2014年8月1日執行。
第56、57號公告跨境電商合法化,從政策層面上承認跨境電商,認可業內通行的保稅模式,明確了對跨境電商的監管框架。
2014 年 7月
海關總署宣佈,6+1個跨境電商試點城市開放。
給予跨境電商稅收上的優惠政策,即通過跨境電商管道購買的海外商品只需要繳納行郵稅,免去了一般進口貿易的「關稅+ 增值稅+消費稅」。
2015 年 5月
國務院發佈《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意見》。
從八個方面推進電商發展,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著重要求加強電子商務國際合作、提升跨境電子商務通關效率和推動電子商務走出去。
2015 年 10月
海關總署正式行函確定天津市等地為跨境電子商務服務試點城市。
從2012

中國大陸跨境電商規模及推動背景

由於中國人民生活水準和消費能力提升,民眾的消費意識及消費行為發生轉變,對於商品品質的需求不斷增強,進而開始追求國外更豐富的商品品類。早期消費者透過海外的留學生或是親戚朋友購買,或直接在國外電商網站進行消費,即所謂的代購。

想知道更多大陸電商發展趨勢,歡迎訂閱〈前進新大陸〉YouTube頻道 ;成為〈前進新大陸〉FB粉絲
圖/ Olivier Bergeron on Unsplash

中國跨境電商市場規模

根據中國《艾媒諮詢》2019中國跨境電商市場研究報告的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的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達10.8兆人民幣,預估在2020年交易規模可以達到12.7兆人民幣,而2019年近1.5億的用戶數,在2020年也預估達到2.1億人的用戶規模,即使面對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線上交易規模仍然達到10.3兆人民幣。
2014年正式確認跨境電商的合法性後,中國跨境電商的規模從2015年開始爆發,到2018年持續增長,主因就在於消費意識的提高及高品質商品的需求增加,跨境電商平台可以滿足海外消費的情形下,用戶規模及交易規模都持續成長,中國大陸在全球已經是僅次於美國最大的消費市場。

中國推動跨境電商的背景

  1. 全球金融危機: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加上人民幣的升值及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的影響,傳統的貿易行業深受打擊,許多貿易企業紛紛倒閉,原本的海外進口商將大額採購轉變為中小採購,長期採購轉為短期採購,因此傳統的外貿集箱裝貨、正式做進出口報關的模式,逐漸被小批量、多頻次的「碎片式」進出口貿易取代。
  2. 外國商品對中國消費者有很大的吸引力:外國商品因為關稅的課徵,在國內購買的商品價格會遠遠的高於在國外購買的實際價格,從2000年開始透過代購或海淘的方式可以獲得較低價格,但是有些商品,中國並沒有引進,因此只能透過跨境電商購買。
  3. 傳統貿易進出口的流程由貿易商到消費者,中間的環節較多,且大多數的利潤都被流通中介獲得,而跨境電商因為中間的環節少、價格低廉、利潤高的特點,對商家而言,出口商品可以避開中間環節直接鏈接終端用戶,價格下降提升競爭力,對消費者而言,可以透過跨境電商低價買到國外品質良好的正品,因此跨境電商也就呈現良好的發展趨勢。
  4. 根據《易觀智庫》的數據顯示,從2008到2014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額合計達到13.03兆元人民幣,跨境電商改變了傳統的貿易形式,「貿易碎片化」已經是全球商貿發展的共同現象,不過貿易碎片化也使得訂單碎片化,凡是透過代購、海淘或跨境電商寄送的郵包或快遞,在海關的監管中是屬於個人自用物品,並未列入海關進出口貿易額度統計數字,因此影響國家GDP成長率的計算,另一方面個人自用物品,是以行郵稅的稅收方式,不會產生關稅、增值稅或消費稅,流失的稅收是非常的可觀,對於稅務機關的稅收也造成困難,因此在外貿經濟的疲軟、GDP及稅收的影響下,是促使中國大陸開始注重及制定跨境電商法規的重要因素。

中國推動跨境電商政策兩大背景因素

狀態
一、用戶需求增長
一般貿易
進口價格高
•中國尚未全面進入最惠國關稅體系,有些國家商品關稅仍高。
•中國當時在跟各國談FTA,已經跟韓國、澳洲等簽訂,但與日本、美國等國家間的關稅下調暫時無法達到。
海淘問題多:
如假單、假貨
長期以來,海淘一直具有逃商檢、逃稅及假貨等問題,中國政府需要將海淘納入一套有效的監管模式,既能保證消費者基本需要,又能防止逃漏稅而導致的稅收流失,並且可以繼續提升經濟發展。
狀態
二、外貿經濟疲軟
外貿經濟衰退,
建立新的增長點
2014外貿進出口額低於預期,2015年以來更趨下滑,但是跨境電商增長率卻高達30%,支持跨境電商發展,有利國家經濟發展。
大量海外旅遊消費
要將消費導回國
國家人民收入提高,大量外國旅遊人數增加,海外消費金額拉升,已經影響GDP,支援跨境電商可以將消費留在國內。
由於跨境電商的交易規模在中國進出口貿易的占比逐漸提高,跨境進口模式由2013年占比跨境電商交易總額14.3%,到2019年快速增長至24.3%,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開始出現變化,由原來的投資拉動型和出口導向型經濟逐漸轉向以消費作為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發展跨境進口電商成為政策扶植的重點產業之一,透過一系列出台政策來支持跨境電商行業的發展;2014年海關總署推出的第56、57號文,從政策上正式認可9610跨境直購模式及1210的保稅備貨模式,使得中國的跨境電商正式進入爆發及快速增長期。
購買鏈接:全球跨境電商發展趨勢與應用,博客來熱賣出刊〈新貿易時代:從兩岸跨境電商到全球市場〉
衍生閱讀:
中國大陸電資商務發展史(前進新大陸製表) 數據來源:中國B2B研究中心/製表:前進新大陸

一次說透中國大陸電商發展20年的龍爭虎鬥

大陸網路購物用戶達 6.39 億,超過美國、日本、俄羅斯 3 國人口的總額;是台灣總人口數 26.87 倍,將大陸的電商市場稱為海量市場,一點也不為過。

文:陳澤琪/圖:歡迎關注前進新大陸粉絲專頁。

大陸電子商務發展從萌芽到升級

大陸電子商務市場發展相較於全球,電子商務起步不算早,起源於 1997 年,至今 20多年,前 12 年(1997-2009)的家族圖譜約可分為萌芽與起步期(1997~1999)、冰凍與調整期(2000~2002)、復甦與回暖期(2003~2005)、 崛起高速發展期(2006~2007)、轉型與升級期共五大階段(2008 年之後)。1997 年 12 月由網盛科技創建並運營的B2B電商平臺中國化工網正式上線,現在旗下有頗具影響力的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

焦點科技運營的中國B2B在線貿易平臺中國製造網,於1998年開始運營;1998年 12月阿里巴巴在開曼群島註冊,屬於阿里巴巴的B2B國際站上線,大家習慣將阿里巴巴國際站稱為出口通。大陸首家垂直B2B網站中國化工網、C2C電商平臺易趣網、B2C電商網站8848和阿里巴巴,都在第一階段萌芽與起步期就出現。

後續發展的十二年,可按以下年表窺視大陸電子商務的發展歷史:

中國大陸電資商務發展史(前進新大陸製表)
數據來源:中國B2B研究中心/製表:前進新大陸

大陸電子商務家族圖譜

20多年雖不算長,但彈指間,大陸電商枝繁葉茂,如今有規模和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境內零售電商超過20多個。大陸網路零售電商細分生態不斷豐富,可分為綜合電商(淘寶、京東⋯);品質電商(網易嚴選⋯);跨境電商(亞馬遜、天貓國際、網易考拉⋯);生鮮電商(盒馬生鮮、每日優選⋯);社交電商(拼多多、雲集⋯);母嬰電商(貝貝、蜜芽⋯);家居電商(美克.美家等);奢侈品電商(寺庫⋯);品牌電商(星巴克、小米⋯)、農業電商(一畝田⋯)、酒水電商(酒仙網⋯)、汽車電商(易車⋯)和二手車電商(人人車⋯),市場進入壁壘增高。

支撐大陸如此完整之網路零售電商發展的重要基礎工程,則包括完整的第三方互聯網金流(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物流(順豐、圓通等);代理運營電商(寶尊電商等)與完整的技術服務(IBM、阿里雲等)。

大陸電商市場之馬太效應

所謂的馬太效應,指的是大陸電商平臺的發展,有著「強者愈強、弱者越弱」的態勢。根據 2019 年 9 月 8 日,廈門舉辦之全球電子商務大會上發佈《中國電子商務發展報告 2018-2019》顯示, 2018 年中國電子商務交易總額 …

前進新大陸週報

前進週報|微信精選|不懂快手的老鐵們,就不懂中國市場的半壁江山

文:李依庭。歡迎關注前進新大陸粉絲專頁。

京東、快手聯合「出界」:電商與短視頻首次深度合作

5月27日,屬於電商圈與直播圈的新時代,在鄰近618購物節的時日,京東與快手正式簽屬戰略合作協議,在零售供應鏈、品牌行銷和數據能力共見各方面的合作;其中最大的升級,便是京東零售優勢商品將直接進駐快手小店,快手的用戶可以直接在主播的快手小店上進行下單、物流查詢、售後服務等一系列的操作,不需要再次跳轉到京東APP了!

在商業模式與管道日漸多元的發展下,頭部電商平台雖有豐富的供應鏈資源,但為了鞏固流量ˊ而將所有品牌緊抓在手,只會讓這條漫漫的長跑增添不必要的負重;而作為專注於內容變現的短視頻、直播平台,則擁有電商平台所需要的流量來源。

兩相合作之下,京東為快手提供他們所缺乏的穩定的供應鏈與售後服務,快手則為京東輸出龐大的用戶與流量,同時,根據快手去年9月發布的2019內容生態報告顯示,2019年以來,快手開始反向一、二線城市發力滲透,平台一、二線城市日活用戶數超過6000萬,南方日活用戶數超過8000萬,比2018年翻了一倍!京東與快手將可望為雙方在奔馳的跑道上增添一雙翅膀。

快手不可同淘寶而語:用真性情建築快手直播生態圈

不過,快手直播圈到底是什麼樣子的一個生態?「缺乏表演型人格的主播,難以在快手的戰場上存活。」快手主播當中知名的出圈人物-辛巴,可為這句話寫下代表性的註腳。

在快手發展初期,若要在直播圈中鞏固定位,抱團是個必要的選擇,頭部主播採取師徒制,最後以家族的狀態行走江湖,形同玩網路線上遊戲創建公會,眾團員一同打怪、「贏要一起狂,輸要一起扛」非常具有人情味與江湖味。

而快手的粉絲也熱衷於這些主播們愛與恨交織的關係,直播間灑熱血、現身於「師父」或「徒弟」的直播間,表達讚美或教誨,樹立角色形象,凝聚家族與粉絲間的黏濁度。

辛巴豪情、豪氣的風格與李佳琦、薇婭是完全不同的路線,剛出道時常說「我是農民的兒子」以及草根與土豪的雙設定,給足了粉絲代入感和信任感;於直播間吼道「莫把我的粉絲當孫子」等充滿江湖味的表現,讓他賺足粉絲好感度,固粉、黏粉實力強也成為快手直播圈中知名的風格代表。

但目前辛巴已淡出直播螢幕圈,專心經營直播圈的選品平台,為直播圈提供優質的選品供應鏈,不過快手並沒有粉絲想像中那般依賴頭部主播,過去的天佑、牌牌琦、方丈等快手頂流被封殺後,平台照樣發展強勁。而離開的主播即便回歸,也很難重返巔峰。

參考資料:本文轉載各微信公眾號, 內容版權屬微信各媒體所有

全天候科技|快手「倒向」京東 阿里、多多煩惱
無銹缽|快手老鐵兄弟多
劉小土|快手辛巴,帶貨王必須先是影帝

快速學習大陸電商思維:電商專刊─運用大陸電商思維尋找增長